怎样进行功能性食品开发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研究和生产功能性食品的热潮。很多专家学者认为这种功能性食品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导食品。
所谓功能性食品是指具有特定营养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为目的的食品。功能性食品有时也称为保健品食品。它的范围包括:增强人体体质(增强免疫能力,激活淋巴系统等)的食品;防止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便秘和肿瘤等)的食品;恢复健康(控制胆固醇、防止血小板凝集、调节造血功能等)的食品;调节身体节律(神经中枢、神经末稍、摄取与吸收功能等)的食品和延缓衰老的食品。
功能性食品必须符合下面4条要求:(1)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2)其功能必须是明确的、具体的,而且经过科学验证是肯定的。同时,其功能不能取代人体正常的膳食摄入和对各类必需营养素的要求。(3)功能性食品是针对需要调整某方面机体功能的特定人群而研制生产的。(4)它不以治疗为目的,不能取代药物对病人的治疗作用。
如今的功能性食品开发更多的是使用药食同源物品。那么,什么是药食同源物品呢?
中药和食物的来源是相同的。有些东西,只能用来治病,就称为药物,有些东西只能作饮食之用,就称为食物。但其中的大部分东西,既有治病的作用,同样也能当作饮食之用,叫做药食两用。由于它们都有治病功能,所以药物和食物的界限不是十分清楚的。比如橘子、粳米、赤小豆、龙眼肉、山楂、乌梅、核桃、杏仁、饴糖、花椒、小茴香、桂皮、砂仁、南瓜子、蜂蜜等等,它们既属于中药,有良好的治病疗效,又是大家经常吃的富有营养的可口食品。
中国中医学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又称为“医食同源”)理论。这一理论认为:许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药物,食物和药物一样同样能够防治疾病。在古代原始社会中,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各种食物和药物的性味和功效,认识到许多食物可以药用,许多药物也可以食用,两者之间很难严格区分。这就是“药食同源”理论的基础,也是食物疗法的基础。
《黄帝内经太素》一书中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反映出“药食同源”的思想。
我国卫生部1987年颁布了《食品卫生法》,强调食品不得加入药物,但又按照传统习惯提出既是食品原料,又是药品原料的不在禁用之中,为此将86种药品列入药食同源名单。
2017年卫计委又在原86种药食同源名单中增加了15种,这样药食品种就达到了101种,现将《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2017-07-07卫计委公布)列于下:
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蓟、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梢蛇、乌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桂圆)、决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杏仁(甜、苦)、沙棘、牡蛎、芡实、花椒、赤小豆、阿胶、鸡内金、麦芽、昆布、枣(大枣、酸枣、黑枣)、罗汉果、郁李仁、金银花、青果、鱼腥草、姜(生姜、干姜)、枳椇子、枸杞子、栀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橼、香薷、桃仁、桑叶、桑椹、桔红、桔梗、益智仁、荷叶、莱菔子、莲子、高良姜、淡竹叶、淡豆豉、菊花、菊苣、黄芥子、黄精、紫苏、紫苏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枣仁、鲜白茅根、鲜芦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人参、山银花、芫荽、玫瑰、松花粉、油松、粉葛、布渣叶、夏枯草、当归、山奈、西红花、草果、姜黄、荜茇。
这些物品可作药膳也可作具有保健作用或疗疾的饮料、茶汤之类。
其实,中医药远在2000年前就开始药食同源组方了,如被誉为医圣的张仲景在他的《伤寒杂病论》中就有“当归生姜羊肉汤”,这个处方在经方中非常有名。张仲景原是用于“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后世扩大了他的治疗范围,如用于妇女月经延后,痛经,不易怀孕(宫寒不孕),疝气等,对血虚(贫血)的人,后代医家也多用之,认为当归、羊肉都是很好的补血之品,对于体虚、受寒腹痛用之也颇佳。后代医家普遍认为:此方在经方中的补血力量无出其右,且可温中补血,祛寒止痛,特别适合在冬季食用。
孙思邈在产后补虚方中也多用羊肉、猪蹄配伍,如产后大虚羊肉汤(肥羊肉、干姜、人参、大枣等),治疗产后乳无汁方(猪蹄、通草),下乳汁鲫鱼汤方(鲫鱼、猪肝、桂心、通草),羊肉生地黄汤治疗产后三日腹痛补中以增强体力消血方(羊肉、生地黄、人参、当归等),治产后风虚头痛鹿肉汤(鹿肉、生姜、人参、阿胶等)。
“药食同源”组方的意义是很大的,其目的是为了尽量减少一些纯药材(不能入药食同源的物品)对人体的损害,即副作用,同时,扩大保健食品的营养和疗疾范围。药食同源组方多性平和,且可较长时间应用,既可去疾,又可强身。孙思邈也认为许多食品都有疗疾作用,故强调一般病可以先“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在孙思邈眼里,许多食品都可作药用,许多药品也是食品,如他认为梨“味甘,微酸,寒。除客热,止心烦”;桔柚“味辛,温。主胸中瘕逆气,利水谷下气,止呕咳”;栗子“益气厚肠胃,补肾气,令人耐饥,生食之,治腰脚不遂。”孙氏提及的食品可作药的多达数百种。在孙氏的影响下,后世医家还在不断地深入研究药食同源的保健和疗疾作用,如宋代的《圣济总录》、元代的《饮膳正要》、明代的《本草纲目》都列入了大量的药食同源物品。目前国家审批上市的保健食品种类甚多,大都是由药食同源的物质组成,在这方面人们继续在探索它们的保健防病价值和产品,这已成为中医药防病治病的一大特色。
目前,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方向主要为糕点(饼干、面包),原料添加药食两用的材料,如玫瑰饼、茯苓饼等;功能性饮料,如加入药食两用材料的凉茶等;还有药膳,如枣泥山药膏、木瓜桃仁汤、参莲山药汤、薏仁淮山猪肚汤等。这些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必定会对全民的健康保健起到推动作用。